本报讯(记者史博臻通讯员蒋家平)记者昨天从中国科技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教授及同事张强、彭承志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无条件安全“比特承诺”,在解决如何在相互不信任的通信终端之间,直接建立信任的问题上实现了突破。相关研究内容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被评价为“密码学界的重要进展”和“该领域的先驱实验”。
“比特承诺”就像数学世界里的密封信封,甲将数据传送给乙,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文件处于锁定状态而无法进行更改,只有乙在收到数据之后才能通过密钥将其打开。随着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诸如互联网终端等越来越多缺乏相互信任的通信者之间需要合作,因此确保互不信任的各终端之间建立信任,成为保证未来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实现安全的“比特承诺”则是这类研究必须解决的奠基性课题。
潘建伟小组通过自主开发的高速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和自由空间高速光通信技术,结合同行的理论分析,成功将互不信任终端之间互相欺骗的几率降到6%以下,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互不信任终端间的安全“比特承诺”。这一奠基性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公共随机数产生、设计零知识证明协议、安全计算等领域。
2014年02月25日 文汇报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4-02/25/content_68.htm
“比特承诺”就像数学世界里的密封信封,甲将数据传送给乙,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文件处于锁定状态而无法进行更改,只有乙在收到数据之后才能通过密钥将其打开。随着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诸如互联网终端等越来越多缺乏相互信任的通信者之间需要合作,因此确保互不信任的各终端之间建立信任,成为保证未来互联网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而实现安全的“比特承诺”则是这类研究必须解决的奠基性课题。
潘建伟小组通过自主开发的高速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和自由空间高速光通信技术,结合同行的理论分析,成功将互不信任终端之间互相欺骗的几率降到6%以下,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互不信任终端间的安全“比特承诺”。这一奠基性的研究成果可以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公共随机数产生、设计零知识证明协议、安全计算等领域。
2014年02月25日 文汇报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4-02/25/content_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