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 / 合肥实验室3名科学家获第二期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 资助

来源: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10-30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于10月30日揭晓2023年度获资助名单,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实验室3位骨干研究人员陈宇翱、彭承志、肖云峰获得资助。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由科学家主导、企业出资、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项目聚焦原始创新,重在“选人不选项目”,遴选全国富有创造力的杰出科学家开展前沿研究。腾讯公司设立新基石科学基金,将在10年内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提供长期稳定支持。项目经费资助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连续资助5年。

  2023年1月,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实验室10名科学家获首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其中物理领域8人,占全国物理领域入选人数的六成以上,化学领域2人,此次再有3名科学家获得第二期项目资助,充分表明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及优秀人才聚集方面成效显著。

陈宇翱

研究概述:

费米子哈伯德模型被认为是描述高温超导材料的最具代表性的物理模型。陈宇翱将基于光晶格中的超冷费米原子,实现该模型的精确量子模拟,研究其多体关联特性,为理解量子磁性在高温超导机理中的作用提供重要证据。

  陈宇翱,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实验室骨干研究人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2008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因茨大学、马普量子光学所从事研究工作。长期从事量子物理基础实验研究,致力发展光与冷原子量子调控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并获得广泛的关注。主持和参与的研究成果多次入选英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的年度亮点,多次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科技十大进展新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家奖、科学探索奖、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原子分子物理分会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

彭承志

研究概述:

以量子密钥分发,纠缠分发,量子中继为代表的量子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彭承志将量子通信技术应用于天文光学干涉测量,拓展光学干涉基线长度,实现更高空间分辨率的天文观测。

  彭承志,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实验室骨干研究人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于1998、2005年先后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学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2007年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2009年在清华大学任助理教授,2009年至今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科学应用系统总师和卫星系统副总师。长期从事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实验研究,在大尺度量子物理基础检验和广域量子通信等领域开展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首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克利夫兰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突出贡献者)、科学探索奖等荣誉。

肖云峰

研究概述:

微腔是光物理与应用的重要体系。肖云峰将围绕微腔新光场产生、调控及与物质相互作用开展研究,致力于不可积微腔光学和细胞-分子尺度微腔生物传感方面,尝试为解答细胞生命周期中的力学信息传递谜题提供关键技术。

  肖云峰,量子创新研究院/合肥实验室骨干研究人员,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于2002年和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物理学士和博士学位;随后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回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201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王大珩光学奖、饶毓泰物理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和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等;被选为美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

  完整名单链接:https://www.newcornerstone.org.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