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至29日,由我校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量子密码会议(QCrypt 2025)”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本届会议吸引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新加坡、西班牙、日本、俄罗斯、奥地利、波兰等20余个国家与地区近300位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参会。
本届会议内容覆盖量子通信研究的多个前沿方向,包括量子密码、量子网络和量子物理基础检验等。在为期五天的会议中,共举行了8场邀请报告、1场专题讨论会、32场口头报告以及4场辅导讲座,并有150多篇论文进行了墙报交流。会议影响力广泛,报告视频直播吸引了逾8万人次在线观看。
按照会议传统,在常规日程之外,量子密码的创始人、201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获得者Gilles Brassard教授于26日晚以“两则量子故事(Two quantum tales)”为题做宴会后演讲(after dinner talk)。28日晚,潘建伟院士做公众演讲(pubic lecture),他以“梦想还是现实:量子网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ream or Reality? QuantumNetworkthe Past, Present and Beyond)”为题,系统阐述了量子网络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愿景,特别是我国科研团队所做出的引领性贡献。
QCRYPT国际量子密码会议是量子密码领域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自2011年起先后在瑞士、新加坡、加拿大、法国、日本、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举办。本次会议是继2018年后第二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承办。
本次会议集中展示了全球科学家在量子通信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技术发展趋势与产业化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各方一致认为,为促进全球该领域的发展,需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包括深化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共同推动量子通信国际标准的制定等。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学术合作,也有助于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工程经验融入国际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