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及其应用

来源: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发布时间:2021-11-12

报告题目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及其应用
报告人张忠萍 研究员
报告人单位上海天文台
报告时间2021-11-15 (周一) 10:00
报告地点上海研究院4号楼329报告厅(合肥物质楼B1502同步视频)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
报告介绍

报告摘要:
  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的一种高精度卫星测轨技术,已在天文地球动力学、空间大地测量、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发展,在激光重复率、测距精度、作用距离、全天时观测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更新换代,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观测网络系统。通过国际合作,组织开展卫星全球联合观测,弥补区域观测网台站分布不足,增强卫星激光测量能力。在新一代全球测地观测系统中,国际上已提出建设GNSS、VLBI、SLR、DORIS等多种技术联合观测站点发展需求,实现多技术优势互补,支持更高精度空间大地测量产品研发。
  报告介绍了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发展情况,以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研究、系统研制和应用情况,介绍了卫星精密定轨及其应用。介绍了作为中国卫星激光测距网负责协调单位,上海天文台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发展和国家重大专项,积极开展高精度测量在时间比对、空间碎片测量中试验与应用研究,牵引国内卫星激光测距发展方向。根据国家专项和军民融合需求,研制了1.8米,1米,60cm等不同口径固定或移动式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分别应用在大视场搜索和高精度空间碎片测量装备任务,北斗测量系统,时空基准,空间站等重要项目。
报告人简介:
  张忠萍,男,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站首席研究员、中国卫星激光测距网协调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专项专家组成员。奥地利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国际卫星激光测距委员会委员。获得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称号,“北斗二号工程建设突出贡献个人”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柔性人才(天池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卫星激光测距技术研究与应用近40年。国内最早提出和开展了千赫兹重复频率激光测距技术研究,并首先实现了2kHz重复频率激光测距。国际上首先实现了同步轨道卫星白天千赫兹重复率激光测量,使上海激光测距站测量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负责建立了国内首个空间非合作目标激光测距系统,开创了我国空间碎片高精度激光测距技术研究。主持承担了中科院重大装备项目和国家国防科工局空间碎片“十二五”重点预研项目。在国际上率先采用皮秒脉宽激光器实现亚分米精度空间碎片测量。
  作为项目总师,先后承担了我国某型号大口径望远镜装备系统研制,用于我国空间碎片高精度漫反射激光测距及其高精度监测预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1米口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和三亚、喀什激光测距系统改造,以及60厘米口径全天时可搬移式激光测距系统。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倾斜同步轨道卫星高精度激光时间比对测量。带领团队,承担空间站激光时频传递载荷研制项目,地面载荷稳定度优于国际同类项目的指标。 主持承担了北斗导航卫星激光反射器、天宫实验室激光交会对接等各种不同要求航天反射器任务。
  曾荣获国家科技进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三等奖一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测绘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项,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个人奖章。发表SCI/EI及核心刊物文章50余篇,受理、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相关文章